诸暨市:关于探索新的商业外摆管理模式的建议 |
发布时间:2025-09-25 |
2025年初,绍兴诸暨市民楼某某通过民呼我为统一平台“浙智汇”人民建议征集建言,部分商业街区存在占道经营影响交通秩序的情况,建议在“有序、安全、不扰民”的前提下,探索更精细、包容的外摆管理模式,以激发商业活力,提升城市“烟火气”。
建议内容 希望相关部门能在“有序、安全、不扰民”的前提下,出台清晰的商业外摆管理细则,提供明确的外摆政策指引和合法的经营空间。规范商户通过设置合法、规范的外摆经营降低获客成本、增加营业收入,稳定经营预期;同时为市民提供更丰富、便捷的消费体验,让城市在规范有序的同时,更具烟火气和商业活力,实现市容秩序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建议成果 今年以来,诸暨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提振消费、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聚焦商户经营需求与城市治理平衡,创新推出“一点一策”商业外摆管理举措,通过分类施策、精准服务,实现市容秩序与商业活力的“双赢”。目前,已在城区暨阳、陶朱、浣东3个街道试点,覆盖商户300余家,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划定外摆区域,让规范与活力并行。针对生鲜、水果等生活类商铺,实行“白线外摆”模式。由市综合执法局深入走访社区、周边学校、商户代表等多方意见,走遍街巷、问计于民,制定出个性化“一点一策”管控方案,为有外摆需求的商户划定经营白线,明确外摆范围;商户签订承诺书,严格落实“三不”原则(不影响环境、不阻碍通行、不扰民经营),并自主做好卫生保洁。目前福田商业街有12家试点商户通过签署承诺书,落实了商业外摆政策,用最小的获客成本,获得最大的经营流量。 二是推行“时段管理”,满足多元消费需求。针对餐饮店晚餐与夜宵时段外摆需求较大的特点,实行“限时外摆”机制。如江东路小吃街,根据餐饮商家经营实际需要,定时定点允许商家在自家店面附近合理外摆桌椅;对有条件的商户,外摆放宽至3米,规定工作日与周末允许外摆时间,遵循“到点就撤”原则,并承担门口“三包”清洁义务,既能够发挥商家的主观调节作用,又能避免私自过度摆掷造成的负面影响。
前后对比 三是打造“集散专区”,引导流动摊贩“安家”。流动摊贩如同见缝插针的“无根浮萍”虽是“烟火气”的重要载体,但也给居民生活带来噪声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针对流动摊贩治理难题,诸暨市创造性将人流量稀少的家装商场转型为美食广场,集中安置92家摊贩,将产生油烟的摊位安置在室内场地,并由运营方统一安装油烟集中净化器,避免摊位聚集导致的大气污染,昔日的“城市痛点”如今成了网红夜市,既盘活了市场,又规范了秩序。
前后对比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绝不能搞“一刀切”,必须立足各街区特色,因地制宜推行“一点一策”,让精细化管理落地见效。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