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访广角->他山之石
福建省推行“信访评理机制”搭建一站式多元化解纠纷新平台
发布时间:2021-03-31


2020年12月31日,福建省信访局揭牌成立全国首家“信访巡回评理室”,标志着福建省、市、县、乡、村五级18190个“信访评理室”全部建成,全省各层级都有了一站式多元合作化解纠纷新平台。

  “通过党政主导、信访部门主抓、社会力量充分参与的方式,我们创新建立对群众诉求表达和合法权益保障的‘兜底’机制,打通信访与其他救济路径之间的屏障,解决了部门之间各负其责、衔接联动乏力的现象,避免社会治理出现‘真空地带’。”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李斌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依托纵向到底的“信访评理室”,福建省已开展信访评理30540件,化解29713件,化解率达97.29%,推动群众信访事项化解在小、化解在早、化解在基层。

  评理网络全覆盖 “真空地带”有人管

  1988年,家住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的带病返乡军人陈某强在福建省省属企业从事门卫工作,直到2000年因企业停产安置回村。自2013年底开始,陈某强多次向国家信访局、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省信访局反映,称其在工作期间个人权益受到损害。

  福建省信访局经调查核实,陈某强部分时期的工资待遇达不到福州市最低工资标准,公司没有按规定给予夜间值班费、加班费,且在聘用他时没有订立劳动合同,其诉求部分合理。

  “这个劳动争议积案距今已超过了20年,早已过了诉讼时效,无法仲裁、无法诉讼、无人‘兜底’。”福建省信访局复查复核处处长焦元珠介绍说,“而且陈某强本人听力不好,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家庭生活较为困难,处理不当可能矛盾激化。”

  2020年8月5日,福建省信访局牵头组织省级评理员前往琅岐镇,对陈某强的信访事项进行提级评理,并组织召开省、市、区、镇四级联合评理会,邀请了包括市、区信访干部、镇司法所所长在内的5名评理员参加。

  会上,经过评理员的释法析理,陈某强夫妇与省属企业进行了充分沟通协商。最终,公司同意给予陈某强适当金额的一次性补助,当事双方当场达成和解,陈某强承诺息诉息访。

  “当前,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问题的意愿还非常强烈,信访不仅总量大,其内容牵涉面也极广。还有大量重复信访和积案因过了诉讼、仲裁、行政复议时效,相应救济渠道并不受理,又回流沉积下来,导致信访渠道‘兜底’出现了断层。”福建省信访局一级巡视员林本正介绍说。

  为了确保群众诉求有人接、有人办,自2019年7月以来,福建省信访局在全省建立纵向到底的“信访评理室”五级网络布局,对于群众来信来访和网上投诉等渠道反映的各类纠纷和诉求,召集评理员通过逐级评理、提级评理、联合评理等方式进行会商、合议、评理、议定,从源头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这种评理方式打破了不同社会治理机构之间存在的壁垒,搭建了各方联动参与对话的新平台,实现了社会治理‘真空地带’有人管,有助于群众获得公平、快速、便捷的救济。”林本正表示。

  “对抗”到“非对抗” 依法信访解心结

  根据《信访条例》规定,信访部门并非矛盾纠纷的有权处理机关。信访事项分流出去后,容易形成“老信访、老调查、老不服、老信访”的怪圈,不仅使简单问题变复杂了,还会造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很多老信访户求的不过是个‘理’字。”焦元珠介绍说,“信访评理室”就是为群众提供了一个非诉共商的说理平台,信访人可以就地优先选择成本较低、对抗性较弱的信访评理方式,通过评理员这种第三方力量的参与,使信访“怪圈”演变为“信访、评理、和解”的解决路径,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

  信访人孙某胜从部队转业后在福州市连江县晓澳粮站工作,单位体制改革后,他选择承包一个粮食点作为工资和福利保障。2000年,孙某胜因病做手术,但当时单位未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没有资金给予报销。几年来,孙某胜面临治疗压力,多次要求单位解决其事业编制,并要求单位补发改革前的工资和医药费。

  面对这个信访积案,连江县“夕阳红”信访评理队的评理员陈学法出马了。

  “这支‘夕阳红’信访评理队伍都是本县退休政法干部队伍中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热心老同志,他们懂法律、懂政策,更懂信访群众的所思所想。”连江县信访局局长滕忠波告诉记者。

  作为一名老公安侦查员,陈学法笑称自己把化解每一起信访积案都“当成案件来破”,以事实为依据,引导信访人依法依规来信访。为了还原孙某胜这个积案的来龙去脉,陈学法多次走访粮食局、社保中心、医保中心提取相关档案,还通过视频联系远在美国的晓澳镇粮站当时负责人了解情况。

  有了这些依据,陈学法在评理会上多次与孙某胜进行沟通,并建议粮食局领导到医院对他进行慰问。感受到了评理员的关心和单位的诚意,孙某胜颇为感动,在病床上签订了息诉息访承诺书。

  像陈学法这样的评理员,福建全省一共有208052名,涵盖人民调解员、“两代表一委员”、有关行政机关和行业专业人员、社会知名人士、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各类群体,实现了各领域全覆盖。

  “这群评理员平常各司其职,一有矛盾纠纷就化身成为‘解纷专家’,有效避免简单问题演变为突出矛盾。”福建省信访局复查复核处副处长高臻介绍说。

  因地制宜来评理 发挥特色解民忧

  南平市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辖区内的武夷山不仅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之一,还盛产被称为“茶中之王”的大红袍。

  “我们结合本地的文化特色,在武夷山兴贤古街设立了武夷山茶室评理室。”武夷山市信访局局长杨浩强介绍说,在温馨和谐的评理环境中,信访群众与评理员在喝茶闲聊中拉家常、摆道理,推动了信访纠纷及时就地解决。

  在三明,将乐县和永安市创新开展“线上评理”,让信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零成本解决信访难题;在莆田,湄洲镇融合“妈祖”传统文化精神,设立“妈祖评理室”;在宁德,霞浦县针对海上纠纷频发,建立配备快艇的“海上信访评理室”;在泉州,安海镇启用“流动评理车”,变“上访”为“下访”,使各类矛盾化解在一线……

  “福建各地结合地域实际大胆创新,推出了灵活多样的评理方式,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特色鲜明,也更接地气。”焦元珠告诉记者。

  依托形式多样的信访评理室,福建各地在信访评理工作中实现了即有即评、边评边调、随调随解,现解现结,可现场评、可流动评、可上门评、可微信评、可提级评、可派出评,使矛盾纠纷化解更加便捷、高效。

“以信访评理方式解决纠纷畅通和规范了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通道,为我们找到了破解治理重复信访、化解积案的新路子,也是福建省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打造了符合新时代社会治理要求的和谐信访生态。”李斌表示。

来源: 法治日报——法制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