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的变与不变 |
发布时间:2019-04-29 |
根据区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又一次来到了区信访局进行挂职锻炼。弹指一挥间,三个月时间的学习锻炼一晃而过。在信访局长的细心指导和其他同事的全力配合下,顺利完成了信访督查员的各项工作任务,以下想用三个“变与不变”来概括自己的挂职体会。 一、变化的是角色,不变的是责任 2011年,作为刚入职上城区的公务员,我来到信访局挂职,在窗口从事信访接待登记工作,都说信访是天下第一难、第一烦,但只有真正体验了信访接待的酸甜苦辣,才会有切身感受。一晃七年,仿佛如同昨日。此次,作为一名信访督查员来到局里,局里的同事早已换了一茬,当初拉扯我们入行的领导已经光荣退休,还有一些老领导依然还坚守在信访阵地发挥余热,自己的角色与职责也有了变化。作为督查员,既要做好对应的区委及人大领导的接访与下访、信访件准备及督办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及时甄别、跟进民情监督员和12345中所提供的大量信访件,参与调查,并依托督办协助解决。三个月来,我共参加接访15次,信访协调8次,督办区领导批示信访件18件。 督查督办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环节,对信访问题和诉求的化解起到催化加速的作用。挂职期间,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南星干部的身份,借助信访平台,督办了如凤凰山脚路50号危改信访、美政花苑海绵城市工程中的工程纰漏、复兴路地铁完工后的停车乱象等涉及南星的信访件,为化解信访投诉分忧解难。 二、变化的是认识,不变的是意识 以往认为信访大多是些常见诸于报端的无理老访、狮子大张口、“有心之人”钻法律空子等谋利型上访,其实并不尽然,据我三个月的统计,我们接触的信访件大多还是维权型上访和治理型上访,而这类上访比例在全部的信访接件中占到80%以上,他们的案情诉求合理,这更多的是考验我们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水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比如期间,碰到过几次关于茅廊巷周边的无证小餐饮投诉,换成以前,我应该是简单了解、督办执法,但现场的了解取证后发现这类弱势群体生活的实际困难,于是思忖是否有必要督办此件,因此有时信访工作也是门艺术,以人为本和换位思考的意识时刻不能改变。 现今信访主题趋于多元化,信访内容日趋复杂,信访问题往往与各类利益相互交织,在上城这样一个老城区更为明显。我们的信访件有的对准征地拆迁,有的反映企业改制,有的关注政府推诿不作为,也有的聚焦危改后办证等有关民生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也需要意识到,信访局的职责体现在将群众诉求记录并转交办理,真正负责解决群众诉求的是相关职能部门,因此信访的平台协调与督查督办就显得尤为重要。信访如同人体发烧,从整个身体的角度看,对免疫力是有帮助的。虽然随着法制进程的深入推进,我们不断引导正常司法渠道,但是司法做的再好,信访依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信访制度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依法妥善解决信访问题,不仅能密切我们上城的党群干群关系,更有利于推动“四个标杆区”的建设。 三、变化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 光阴变幻,信访不知不觉改变了很多。政策在变、规定在变、方法在变、成效在变,然而,不变的是信访干部们那一颗颗依然挚爱信访的初心。我挂职的三个月,是国家、省、市和区各级两会集中召开的三个月,不仅有机会接触到了解到我区众多信访积案老案,陪同着区委和区人大领导接访,学到了很多接访稳控之道,更体会了信访干部的不易。后峰会前亚运为杭州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也极大地拉升了工作的标杆,当处于重大活动维稳安保工作等级响应时,无论是局里还是街道,白加黑、五加二加班工作,没有劳骚,没有怨言,接待群众依旧和风细雨,慢声细语,三个月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样一支强有力的信访队伍是上城保持社会稳定的真正法宝和压舱石。 七年间,我从统计局科员成长为街道党工委委员,不仅是岗位的变化和年龄上的增长,更是心智的成熟。七年前,我只会拿着条例对信访人照本宣科,七年后,我更加懂得换位思考,同信访人相交心;七年前,我会为了信访人一句难听的话影响一周的心情,七年后,我会淡然地以不变应万变;七年前,我会认为信访户大多都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七年后,我学会了将心比心,大局着眼实处着力;七年前,我以为信访就是耍耍嘴皮子,把信访人劝回去,七年后,我认识到信访案件关于居民的一枝一叶,既要事实充分,又要客观判断。感谢难忘的两段不同时期的信访挂职锻炼,给我了人生阅历,给我了理性思维,无论岗位如何变化,信访人的那份初心自己永远牢牢坚守!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