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镇曾是安吉县政府所在地,由于行政区划变动、企业破产等原因,下岗失业人员多、矛盾纠纷多、个人诉求多,近年来的上访总量占到全县的三分之一。去年以来, 梅溪镇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突出“三个转变”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 信访形势明显好转。2014年,不仅化解了历史积案37件,占积案总数68.5%,新增上访量同比下降87%, 全年实现无进京上访目标。今年以来更是无一人赴县、市、省、京上访,矛盾和问题都有效化解在当地。 1.全力清理积案,变止痛法为除根术。按照“去存量、控增量、提质量”的思路,整合资源、分步推进,对症下药、集中攻坚,着力从根子上化解信访积案。一是系统谋划,分类实施。制定《梅溪镇平安创建三年规划》,明确三年内分步化解历史遗留积案60%、75%、90%以上的目标。2014年,镇村共排查梳理出历史遗留积案57件, 按照轻重缓急和先易后难要求,坚持疑难积案“书记包案、班子会诊”;重点积案“镇村联动、各个击破”;一般积案“村级主体、限期办结”,分层分类推动积案清仓见底。去年有效化解了45件积案,化解率达到78%,今年上半年又化解了3件积案,三年任务有望两年完成。二是组团作战,合力攻坚。改变过去镇信访办单兵作战、力不从心的窘境,实行书记挂帅、镇长领衔、班子会诊、联村干部包案的组团作战,采取三天汇报、五天会诊、十天小结的办法,主动打好陈年积案攻坚战。如三山村何某等3人反映原村干部在村里实施自来水工程中, 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并多次上访。镇村干部请来村民代表一起拉尺子测量, 结果发现确实存在虚报冒领现象,立即责成原施工方退还工程款8000多元,并对3人因上访产生的车费和误工补贴按实发放。三是抓早抓小,及时处置。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结合“5+5”群众工作制,严格遵循“一般问题当日办结、复杂问题一周办结、突发事件快速办结”的三项承诺,切实做到早发现、快处置、防累积。2014年,全镇共受理信访125件,政府阳光热线1073件, 按期处理率达100%;调处各类矛盾647件, 成功调解642件。四是优先安排,强化保障。凡涉及信访工作的经费优先安排,去年划拨120余万元专款用于积案化解, 认真落实信访工作人员岗位津贴和村级综治工作站专职主任报酬, 镇里还充实了信访队伍,破格提拔了7名在一线的信访干部,真正形成“有章办事、有钱办事、有人干事”的工作局面。 2.用好激励杠杆,变买平安为买服务。为了调动村干部挑好担子、不出乱子的积极性,将矛盾消灭在村里, 并考虑到村调解组织经常误工调处矛盾的实情,镇里出台了三项规定: 一是村党组织书记岗位责任金制度。责任金分为岗位风险金和奖励金, 风险金由书记个人上缴镇里, 每年2000元;奖励金按1:3配套,由镇财政承担,每人每年6000元。凡有10人以上来镇上访、去县或到市上访、赴省或进京上访、发生重大突发性群体事件, 每发生一件分别扣除责任金5%、10%、15%、20%,奖励金也同步扣减。二是一案一补制度。对村级调解员按简单、一般、较大和重大四个等级,每成功化解一起纠纷, 分别给予30元、350元、1000元、5000元的补助金,谁化解谁得补。去年一年,共成功化解各类纠纷642件,发放补助金8万多元。三是开展“三无村”创建活动。按照“无一人到县及以上上访, 无10人以上到镇群访、无信访积案”的“三无”创建标准,对达标的村按大、中、小人口系数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的奖励。这三项制度出台后,效果显著,去年共有11个村和4个社区达标,占全镇总数的57.6%。今年上半年, 全镇只有两个村有到镇上访的情况。 3.深化源头防控,变末端治为源头清。坚持端口前移、重心下移,主动出击,积极推进源头治理。一是推进干部主动下访。大力推行“5+5”工作制,组织镇干部利用每周晚上时间走村串户, 通过发放民情联系卡、记好干部日志、用好群众说事室、建立流动服务站等方式,深入一线访民情、优服务、解民忧,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及时就地解决群众诉求, 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二是发挥村级主体作用。坚持村民自治,发挥村级主体作用,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制定了村级日排查、周办结、月分析制度。凡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有效落实调解主任跟踪办、书记带头办、班子成员合力办的“三级”调处流程, 全面推行“一周办结制”,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去年以来, 村级受理矛盾纠纷达到100%, 化解成功率达85%以上。三是注重群防群治功能。在全镇22个行政村4个社区建立信访调处委员会, 聘请调解员135名,并在每个村(社区)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机制, 提前参与到村级事务决策、利益分配中去。同时,注重吸纳两代表一委员、社会热心人士的力量,建立夕阳红调解室、黄天福(政协委员)民情工作室、舒国平(人大代表)舆情网络收集室等民间组织,发挥他们人头熟、威望高、信得过的优势,在第一时间将难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